畢業季臨近,大學生一邊忙著拍畢業照留住校園的最后記憶,一邊忙著找工作首次踏入社會。如果畢業論文還沒弄完,心情估計要蕩到谷底。
另一方面,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劉穎發微博稱,贊同取消本科論文,“本科生寫論文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則告訴學府老師,“本科生寫畢業論文,未來有可能取消。”
關于本科生要不要寫論文,近來頗受關注和爭議。
史上最嚴
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一次全面考核,也是對學生毅力、抗壓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集中考驗。
現實情況看,大四上半年,學生們忙著考公、考研、參加秋招或去企業實習。下半年論文答辯時,又正好撞上“金三銀四”招聘季。
大學生聯合全國學業發展聯盟在2018年對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從論文創作時間來看,有46.2%的同學認為論文準備時間很緊,比例近一半。
學生面臨壓力考驗,指導老師又何嘗不是。調查數據顯示,指導學生5次以上的導師占比26.5%,其中7次以上的占據14.3%。
中國高校的“師生比”不容樂觀,大部分高校的師生比低于國家規定的1:14這個標準。根據教育部數據,2017年中國本科院校師生比約為1:17.5。
而對今年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要求,更堪稱“史上最嚴”。
年初的一場學術地震,不僅讓碩博士感到危機,多所高校已發布通知,要求嚴查本科生論文。
之前普遍要求本科論文重復率30%以下即可參與答辯,今年部分學校的要求從原來的30%以內降低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
還有不少高校在論文抄襲上祭出了撒手锏。4月,清華大學公布最新修訂的《清華大學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其中有一個顯著變化,即對學術不端加大處罰力度,學位論文抄襲者可被開除學籍。原來的處罰僅給予“記過以上處分”。
或許從一篇學術論文里,大學生不會挖掘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成果,但在今后的工作生涯里,大多會感激這段認真鉆研的緊張日子。
時代轉換
畢業要寫論文的大學生,如今迎來時代轉換。
“無論是培養目標還是群體特征,現在的本科生已經不同于30年前的本科生了?,F在的本科生寫論文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劉穎發微博表示。
劉穎告訴學府老師,長期以來,本科畢業論文是衡量一個本科生四年綜合學習成果的重要尺度和標志,論文答辯的儀式感讓學生記憶終生。“但隨著多年來本科生的擴招,分類培養的變化,培養定位也有了變化。”
隨著高校擴招,截至2018年,我國高等院??倲颠_到2663所,約為1978年的4.4倍。普通本??圃谛I藬颠_到2831萬,約為1978年的33倍。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1697萬人。
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歷經10年再次回歸千萬量級,但高考錄取率早已攀升至高位。2008年錄取率為57.87%,2018年已高達81.13%,部分地區甚至超過了90%,如河北、江蘇等地。
大學生不再稀有,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在今年正式進入普及化時代。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1.55%,到2018年時已達48.1%。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我國90%的高等學校,應該進行職業教育,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和應用技術人才,學術性論文恐與培養定位不符。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告訴學府老師,“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當然不能搞成純學術的東西。”
凡此種種,有關本科生要不要寫畢業論文的爭議很多。保留它,可能徒具形式;取消它,教學過程又不完整。
水課毒瘤
本科畢業論文的存在有其意義所在,但不該是一刀切的存在。
周光禮告訴學府老師,畢業論文對本科生的教育和培養是有幫助的,“但是只能鼓勵這樣做,而不是作為一種剛性的要求,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這樣做。”
不同的大學應該有所區分。周光禮認為,鼓勵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做一項真實的科研項目,以課題小組的形式培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整合的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西方各個一流大學里面都有這種做法。
然而,大學要求各級各類的本科生都要寫畢業論文,在這一過程中也導致出現抄襲現象。周光禮說,“都是假研究,不是真研究,我們在乎的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
因此,周光禮認為,一般的大學就沒有必要了,“寫個畢業論文,還不如讓他們去做一下社會調研,這也是一個真正的東西。”
劉穎也發現,8年前,國務院學位辦對專業碩士論文的要求包括了學術論文或調研報告,專業碩士尚且如此,本科論文也必然有多樣選擇。
“很多高校的論文規范中允許學術論文、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多種形式存在,這樣可能讓不以學術研究為發展目標的學生更有收獲。”劉穎表示,“但很多本科專業對本科生沒有明確論文之外的選擇,實屬悲哀。”
周光禮預測,“本科生寫畢業論文,越來越變成一種形式主義,作為剛性要求沒有多大的意義,培養人才的作用也不是很明顯,未來有可能取消。”
不過,取消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不少人擔心本科教育質量將變得更水。
周光禮表示:“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水課太多。”這表現在大學的學分特別多。我國本科生在四年里拿到學分數,大概比國外的大學要多1/3,有些甚至多1/2。
這就導致每一門課程的學術含量、知識含量變稀薄。周光禮說,“提高本科生教育質量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每一門課程的知識容量學術容量,真正讓課程發揮對人才的培養作用。”
如今,我國本科“嚴出”趨勢越發明顯。2018年9月,教育部下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
通知強調,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嚴把畢業出口關,并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當學生平時經受了嚴格的學術訓練,那么畢業論文對學位授予還會起決定性作用嗎?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